阳夏保卫战

1911年发生在湖北武汉的战争
阳夏保卫战,即阳夏战争,又称汉口、汉阳保卫战。1911年10月18日到11月27日,历时41天的“阳夏保卫战”,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牺牲成千上万人,为抗击清军、捍卫共和作出了很大贡献。阳夏保卫战系由汉阳战役和汉口战役组成,其中,汉阳古琴台和昭忠祠先后是革命军的司令部,归元寺是革命军的总粮台,汉阳三眼桥、米粮山、锅底山、仙女山、十里铺等地展开过激烈的争夺战。
阳夏保卫战虽然以失败告终,然而它却将清军主力死死地拖在湖北,长达四十日之久,为其他各省的独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清政府虽然赢得了此次战役,但此次战役牵制住了清王朝军队的主力,南方各省清军兵力空虚,因此革命党人纷纷在南方各省起义,短短41天时间,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统治,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被革命军占据,革命军与清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清政府此时此刻大半壁江山尽失,其在华统治呈现土崩瓦解的状态。

战役背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震惊了清政府,清政府迅速作出反应。1911年10月12日,清政府撤销瑞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总督;停止永平(今河北卢龙县)秋操,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14日,清政府编组一,二、三军,以随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军统(也称总统);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载涛为军统。三军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革命军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