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

脊柱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椎体旋转
脊柱侧凸(scoliosis),[1]又名脊柱侧弯,[2]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脊柱畸形[1]脊柱侧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全球脊柱侧凸男女罹患比例为1:4,但以特发性脊柱侧凸[b]最为常见,约占脊柱侧凸的80%,[7]好发于11~13岁。轻度弯曲的特异性脊柱侧凸在男女性中的流行程度几乎相等,进一步的发病率则女性为男性的3~4倍,其他类型男女性流行程度差别较小。[3]
脊柱侧凸分为非结构性脊柱侧凸及结构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凸根据分型不同,病因各有不同,与姿势、[1]遗传、[8]伴发疾病、创伤等因素相关,[9]临床上,脊柱侧凸患者早期形体畸形不明显,随着生长发育可出现身高不及同龄人、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剃刀背”畸形等症状,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定义脊柱侧凸为应用Cobb角[a]测量站立正位X线平片的脊柱侧方弯曲,如角度大于10°则定义为脊柱侧凸,[1]根据病史、症状、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因。[10]脊柱侧凸的治疗,可根据病情采取观察随访、支具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或侧凸矫形、脊柱融合等手术治疗。[1]
脊柱侧凸,即“scoliosis”,来源于希腊语“skolios”,原意是“弯曲”或“扭曲”。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希波克拉底首次描述了脊柱侧凸,希腊医师盖伦·佩尔加蒙首次提出脊柱前凸、脊柱后凸和脊柱侧凸等术语;[11]该病的治疗史可追溯至1913年,美国医生艾伯特创造了第一个有效的塑料支具,对脊柱侧凸患者进行矫形;随后1921年施罗斯开创了以旋转呼吸法为核心的施罗斯体操方法,用以改善外观,提高肌肉力量,该病的治疗手段随之迅速发展。[12]

命名

脊柱侧凸”这个名词是由西方医学翻译而来的,英文称为“scoliosis”,而“scoliosis”来源于希腊语“skolios”,原意是“弯曲”或“扭曲”。[11]在中国曾将scoliosis译为脊柱侧弯,后常用脊柱侧凸。[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