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酒

由纯果汁发酵制成的酒精饮料
苹果酒是由发酵的苹果汁酿成的。苹果酒的酒精含量与啤酒相似,都为4%至 8%。苹果酒通常分为四类:又苦又甜、甜味、浓烈、又苦又烈。苹果酒在发酵过程中通常会自然进行碳酸化,然而在过滤之后,这些二氧化碳便会流失,得到的就是非起泡的苹果酒,若是再经过特殊的再碳酸化,就可以得到了苹果气酒[1]

起源与发展

苹果年代久远,但不能肯定苹果酒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据记载,公元1世纪的地中海人是最早发明苹果酒的人。到公元3世纪,苹果酒就流传到欧洲,但直到公元8世纪,在法国西北部和西班牙北部苹果酒才真正开始兴起。到公元12世纪,欧洲苹果酒产业化就初步形成,但那时的苹果酒像酒精和醋的混合物,与现在完全不同。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和消费者需求扩大,英国人PercyBulmer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苹果酒厂,并逐渐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酿酒公司一HPBulmer。后来,苹果酒流传到了美洲大陆,美国解除苹果酒禁令后,苹果酒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苹果酒酿造工艺已经完善成熟,苹果酒更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果酒品类在全世界各地流通。
比起国外繁荣的苹果酒产业,我国的苹果酒产业就显得有些薄弱。虽然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产地,年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消费倾向却主要是鲜食,深加工比例仅为4.7%,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开始研发苹果酒,也取得了一一些成就,早期一些苹果酒品牌也获得了省级奖项,但由于居民消费水平低下,导致苹果酒很难打开市场,苹果酒产业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入的浓缩苹果汁生产线,苹果浓缩汁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比重,但后来国外对我国实行反倾销策略,许多苹果浓缩汁企业因此一蹶不振。要挽救我国的苹果深加工产业,延长苹果产业链迫在眉睫。因为苹果酒具有多种优点且极具市场前景,我国便将目标对准苹果酒,开始重视苹果酒研发,以期实现苹果产业振兴。我国苹果酒产业起步是以1981年烟台苹果香槟酒的出产为标志的。1998年,河南宫殿酒业填补了我国千型苹果酒的市场空白13.14。2000年以来,我国各地出现许多苹果酒厂,但是小企业众多,行业尚处于发展状态,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苹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