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

词语
姑母是指父亲的姐妹,在中文中是一种亲属称谓。她们的丈夫则称为姑父、姑爹、姑丈等。在粤语中,父亲的姐姐称为姑妈,妹妹则称为姑姐。相对于姑母而言,自己则是[zhí]儿或姪女。英文中,姑妈、姨妈等统称为aunt。不过,有时候「姑」也指大姑子或小姑子,即丈夫的姐姐或妹妹。在某些地方,姑妈指父亲的姊姊,而父亲的妹妹则称为姑姑。此外,「姑姑」有时也用作对无血缘关系女性前辈的敬称。在不同的情况下,父亲的堂姐妹、再从姐妹和表姐妹分别称呼为堂姑姑、再从姑姑和表姑姑。

词语出处

“姑母”这个词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有所出现。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第七一回中,作者写道:“他姑母是早已亡故的了,他姑丈就在广东续的弦。”这里的“姑母”指的是主人公的母亲的姐妹。此外,巴金在其著作《灭亡》的第三章中也使用了“姑母”这个词:“第四天他实在忍不住,又到姑母家去了。”在这里,“姑母”同样指的是主人公的母亲的姐妹。这两个例子都显示了“姑母”这个词在中国文学中的使用情况,证明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