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珪

唐朝名将、戍边将领
张守[guī](guī)(684年—740年6月4日),字元宝,陕州河北县(今山西平陆)人,唐朝著名的戍边将领。其与子侄并称“父子兄弟一门四将”。[1][2][4]
张守珪早年投入郭虔瓘麾下,在与突厥的轮台之战中,张守珪率军斩敌千余人,生擒首领一人。开元初年(713年),突厥又进犯北庭,张守珪奉命入京求援,请统兵自蒲类、轮台而击之,大破突厥军,因功加授游击将军,再迁任豳州良社府果毅。由于张守珪屡败突厥,累转左金吾员外将军,为建康军使。开元十五年(727年),张守珪任瓜州(治今甘肃敦煌西南)刺史、墨离军使,修筑州城,击退吐蕃侵扰,修复渠堰,以利灌溉。之后,张守珪又于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大破吐蕃军,致使吐蕃于开元十八年(730年)五月遣使致书求和。期间,张守珪也一路升迁,因功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加宣威将军、左领卫率,兼瓜州都督,后又拜右羽林将军,兼[shàn]州刺史、陇右节度使[1][2][5][6]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守珪移镇幽州(治今北京西南),任河北节度副大使,不久又加采访处置使,屡胜契丹,斩契丹首领屈剌(又作屈烈)、可突干(又作可突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守珪入朝被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并诏于幽州立碑纪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张守珪因隐匿部将乌知义败状、谎报军功,又贿赂查办此事的牛仙童事发,被贬为括州(治今丽水东南)刺史。次年五月六日(740年6月4日),[]发背而死,赠凉州都督。同年十月二十日(740年11月13日),张守珪灵柩葬于洛阳北邙山。[1][2][7]
张守珪一生立功边疆,被称为一代虎臣。《旧唐书》中称赞张守珪:“抵御敌寇的功绩,永远留存史册。”[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