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鼻乌鸦

鸦科鸦属动物
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外形似小嘴乌鸦,体长47公分,站立时翅膀长度与尾长相当,成年秃鼻乌鸦的上喙鼻孔周围无鼻羽,上喙基部为灰白色,远远看去一片灰白。[1]
秃鼻乌鸦雄雌成鸟同形同色,除了嘴基部外通体漆黑,喙、虹膜和双足均是饱满的黑色,常栖息于平原丘陵低山地形的耕作区,有时会接近人群密集的居住区;秃鼻乌鸦与其它乌鸦一样,其叫声为粗砾嘶哑的“刮刮声”,非常难听、非常吵,属杂食性鸟类,食性很杂,垃圾、腐尸、昆虫、植物种子甚至青蛙蟾蜍都是它的“食谱”。[2]秃鼻乌鸦繁殖于欧亚大陆中纬度至高纬度地区,越冬于欧亚低纬度地区及北非,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等地,也偶见于西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在我国繁殖的种群多为留鸟,也有境外迁来越冬的种群。[3]每年2月在秃鼻鸦群中可见到雄雌乌鸦互相追逐现象,它们上下飞翔并作短距离划翔,随后雄鸦停在树上或地下,向雌鸦做弓身鼓翼的求偶动作,此后尾部展成扇状,如雌鸦有反应,则屈膝扑翼相合,继而雄鸦献食而后交配成对;秃鼻乌鸦在北方每年孵卵期一般16-18天,有时还可补产一窝。秃鼻乌鸦不仅危害成熟的葡萄苹果、桃和西瓜外,还危害玉米、水稻、高粱、小麦、向日葵、花生等。[4]
秃鼻乌鸦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之中。[2]

形态特征

雌雄相似。通体辉黑色,额裸露,嘴长直而尖、黑色,基部裸露、覆以灰白色皮膜。背、肩、腰、翼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在内的上体均具铜绿色金属光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尾羽具暗蓝绿色光泽。下体乌黑色或黑褐色。喉部羽毛呈披针形,具有强烈的绿蓝色或暗蓝色金属光泽。其余下体黑色具紫蓝色或蓝绿色光泽,但明显较上体弱。喙粗且厚,上喙前缘与前额几成直角。圆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