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营

1764年清政府组建的兵营
1764年清政府在平定准格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之后,为了确保对新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和军事防守,从盛京所属的沈阳等十五处,抽调锡伯士兵1000名、官吏20名,连其眷属3275名,组成锡伯营,迁徙到新疆伊犁一带屯垦戍边。锡伯营除了驻守卡伦和守卫台站、保卫内部安定和抵制沙俄的侵略之外,它自耕自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为开发边疆留下了光辉的业迹。

锡伯营的形成

1755年,清政府最后[kān]定了准噶尔部阿睦尔撒纳发动的叛乱,又于1759年平息了南疆大小和卓之乱。从此清政府统一了新疆天山南北。为了确保对新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和军事防守,清政府在伊犁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当时伊犁地区已驻有甘肃省凉州、庄浪的满洲兵,陕甘两省的绿营兵,黑龙江索伦达斡尔官兵及张家口外的察哈尔官兵。但仍感兵力不足,于是1764年从盛京所属的沈阳等十五处,抽调锡伯士兵1000名、官吏20名,连其眷属3275名,迁徙到新疆伊犁一带屯垦戍边。
锡伯军民迁到伊犁河南岸以后,1767年由于“户口日增,佐领六员,管理不敷”,新增2个佐领以佐领8员按八旗分别管辖。由原来的六旗(六个牛录)增加到8个旗,完成了锡伯营八旗的编制。每旗颁发[dào]帜。同时,清政府制定了伊犁地区各营纛帜的规格。
锡伯营八旗和满营八旗一样,有正有镶,分左右两翼。镶黄旗(一牛录),正白旗(三牛录),镶白旗(五牛录),正蓝旗(七牛录),以上四旗为左翼正黄旗(二牛录),正红旗(四牛录),镶红旗(六牛录),镶蓝旗(八牛录),以上四旗为右翼。营设领队大臣1员(初期均由满族官员担任),总揽边防事务,随伊犁将军惠远城;设总管、副总管各1员,管理八旗事务,其办事机构为“总管档房”,设于本营;设佐领8员,骁骑校8员,领催32名,委蓝[líng]侍卫4员(由领催、披甲内挑补,轮驻卡伦),委笔帖式2员。道光年起又添设了前锋40名,委前锋校4名,左右两翼各添防御2员。旗(牛录)是锡伯营最基本的单位,8个旗分别设置办事机构曰“旗下档房”,设佐领、骁骑校各1员,领催4员,管理一个旗的军事、生产及民间诉讼等事务。每旗设兵丁150——300人不等,锡伯营兵额133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