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甲龙

发现于北美洲的下白垩纪恐龙
雪松甲龙(学名:Cedarpelta)是已知最原始的甲龙科恐龙之一,其头颅骨化石在北美洲的下白垩纪地层中被发现。这个头颅骨缺少了被认为是甲龙科祖征的头盖装饰物。雪松甲龙的模式种是贝哈氏雪松甲龙(C. bilbeyhallorum),属名意为“雪松山的装甲”,种名则是以其发现者Sue Ann Bilbey和Evan Hall的名字命名。目前被归类于雪松甲龙的所有化石都是在犹他州雪松山组的Ruby Ranch段发现的,这个地点的年代属于阿普第阶/阿尔布阶交接时期,约1亿1600万到1亿900万年前。其头颅骨缺乏大量的头骨装饰,是唯一一种已知的甲龙科恐龙,其头骨骨头并未完全紧密结合。

发现与命名

雪松甲龙的部分遗骸是由埃文·霍尔(Evan Hall)和苏安·比尔比(Sue Ann Bilbey)在犹他州卡本县普莱斯河附近的CEM遗址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参观周围地区的发掘工作。最初,该地点被解释为来自雪松山组的鲁比牧场成员的顶部,但后来被解释为来自穆森图奇特成员的底部。该层的年龄最初被认为是10446万年前,但更近期的估计将其日期为9802万至9300万年前。1998年,肯尼斯·卡本特和詹姆斯·柯克兰报告了这一发现。2001年,肯尼斯·卡本特、詹姆斯·柯克兰、唐·伯吉和约翰·伯德随后描述了这一发现,以及其他材料。模式标本CEUM 12360由部分缺失口吻和下颌的颅骨组成。许多骨甲、后颅骨材料和一个脱臼的颅骨被指定为副模式标本。模式标本和副模式标本至少代表三个个体,目前存放在犹他州东部学院史前博物馆。

形态特征

雪松甲龙显示了基础和派生特征的混合。前上颌骨牙齿的存在是一个原始特征,因为它是从早期鸟臀目继承下来的。相反,颅骨后眼窝侧面的开口关闭,是一个进化的特征,只有甲龙科甲龙类动物才具有。已知有两个头骨,雪松甲龙的头骨长度估计约为60厘米(24英寸)。其中一个雪松甲龙头骨是脱臼的,这是甲龙头骨的首次,使古生物学家有了独特的机会,可以检查单独的骨骼,而不仅仅局限于骨化的单位。头骨相对较长,没有明显的突出喙。在圆锥形的前上颌骨牙齿中,第一颗最大。上颌骨有十八颗牙齿。眼眶被泪骨、单个眶上骨和一个大的眶后骨包围,排除了额前骨和颧骨。在2001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等人提出雪松山龙的鉴定特征:翼骨延长,尾外侧有滑车形的骨突、前上颌骨有六颗圆锥状牙齿、笔直的坐骨。前上颌骨的牙齿是一种祖征,因为这也在其他原始的鸟臀目中发现。相反地,眼窝后的侧[niè]孔(Lateral temporal fenestra )闭合,是甲龙科的衍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