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市

宜兰市
宜兰市位于台湾兰阳平原精华区的中央,东通壮围乡,西连员山乡,南邻兰阳溪五结乡相对,北接礁溪乡,为宜兰县的核心都市、交通枢纽。
宜兰县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入清朝版图,嘉庆十七年(1812年)正式设厅治理,厅治选在五围,五围即今宜兰市。嘉庆十八年(1813年),宜兰城修筑完成,城内设施在数年内一一完备,宜兰城俨然成为兰阳平原政治、经济、文教的中心。“台湾光复初期”,宜兰设县,宜兰市成为县治,并为县内唯一的县辖市;全县级的设施,如宜兰县政府、宜兰县议会、宜兰县史馆等,均设在本市。
在历史背景与丰厚的文化资源条件下,宜兰市一向被誉为宜兰县的文教特区。[1]

历史沿革

宜兰古称"蛤仔鸡"(亦有作葛雅兰、蛤仔兰、甲子兰等),原为平埔族Kavalan人居住地,直到清朝才开垦成为城市。从数千年前泰雅族在兰阳平原建立聚落汉人俗称生番、野番或山番,后来由东南亚渡海漂流而来的噶玛兰人,俗称熟番、化番或土番,到1796年来自唐山州的吴沙,带领了漳州泉州及客家子民迁至台湾,从淡水沿著草岭古道驻垦兰阳平原和头城地区,继而发展出二城、礁溪、四城、壮围、宜兰城等溪北屯垦区,开拓了宜兰的发展,雪山隧道的开通、直达客运的上路也让宜兰成为台湾著名的旅游胜地,让民众玩遍宜兰的好山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