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书
《显微镜下的大明》是马伯庸创作的历史类纪实文学,首次出版于2019年1月。该书通过挖掘明代罕见的民间档案文书,讲述了六个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的故事,记录了当时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这些故事通过细节来考察某一个切片、某一个维度,从而展现出整个时代的意义。作者将这些细节比喻为显微镜下的细胞,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这本书的目的是让读者从细微处读懂真正的古代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xiá]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最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家族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具体包括《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和《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

创作背景

长久以来,历史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是烛照万里的规律总结,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这虽然是正确的,但视角实在太高了,高到没什么人情味。即使有些讲述者有意放低视角,也只停留在庙堂之上、文武之间,关心的是一小部分精英,再往下记录很少。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社会底层民众的心思想法,往往会被史书忽略。即使提及,也只是诸如“民不聊生”“民怨鼎沸”之类的高度概括,很少会细致入微地描写。2014年作者和一位喜欢明史的朋友聊天时,她讲到万历年间徽州有一桩民间税案骚乱,引起了作者的兴趣。听完讲述,作者去搜寻了一番资料,发现这桩在《明实录》里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记录的案件,在民间却有着详实的记录(当时的一位参与者把涉案的一百多件官府文书、信札、布告、奏章、笔记等搜集到一起),并被编[zuǎn]成了一本合集——《丝绢全书》。如果把《丝绢全书》里的细节加入《明实录》所载内容之中,那么整个事件就能够变得鲜活起来。作者考虑到普通读者对阅读原始史料太过困难,无法自行提炼出故事。遂把这桩丝绢案整理出来,用一种不那么“学术”的方式转述给大众,创作出了《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并发表在其个人微博,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作者在写完徽州丝绢案,随后又相继创作了《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等几篇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