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国立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简称“苏州医工所”)是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设的国立研究机构。[1]
2008年8月,中国科学院委托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负责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的筹建工作。2012年7月,中编办正式批复成立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8月,中国科学院发文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11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正式通过验收成为中国科学院序列研究所。研究所围绕医用光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用声学技术、医用电子技术康复工程技术、生物医用材料等研究方向,设立了9个研究室。截止2024年3月,已建成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与健康研究基地(苏州)、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医用微细制造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光电医疗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1个苏州市高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园区占地面积208亩,现有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的科研及配套用房,装备投入3.1亿元,总资产12亿元。 [1]
截至2023年12月底,人员总量1300余人,累计授权专利近1500项,其中发明专利700余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400多篇。共承担国家、中国科学院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企业委托项目1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20亿元。[1]

历史沿革

为填补中国国内在医疗器械装置研究等生物医学工程产业领域的空白,响应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要求,2008年2月,中科院与江苏省苏州市共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