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晋斋法帖

南宋曹之格汇刻的丛帖
《宝晋斋法帖》,汇刻丛帖,10卷。南宋曹之格摹刻。北宋米芾得晋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名其斋为“宝晋”。崇宁三年(1104年)米芾任无为军知州,将三种法书摹刻上石。至南宋,刻石已残。咸淳四年(1268年)曹之格任无为通判,重又摹刻,并增入家藏晋帖及米芾帖多种汇为十卷,始题名《宝晋斋法帖》。此帖不取《阁帖》,而多采不刻入他帖之二王书。曹氏所刻南宋拓本,传世极希,元代为赵孟頫藏,明代为顾从义、吴廷所藏,现藏上海图书馆,有冯梦祯、吴时宰、许志石、王澍题识。[1]
宝晋斋”为米芾的斋号,因其收藏了谢安王羲之王献之三位晋代名流的书法真迹而得名。崇宁三年(1104)米芾取书迹入石,惜原石遭兵火而残毁,后葛[yòu]之据火前善本重新摹刻。曹之格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至咸淳五年(1269)依据米芾残石,及家藏的晋人名帖汇刻而成,以真迹上石者极少,多系模刻其他法帖,以曹士冕星凤楼帖》为主。所从出之底本早已失传。该帖便成为主要依据。其父曹士冕系南宋大收藏家,所著《法帖谱系》。现藏上海图书馆的十卷本《宝晋斋法帖》是当前公认的宋拓全本。

法帖简介

【名称】宝晋斋法帖
《宝晋斋法帖》内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