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

一条或多条为肾脏供血的动脉(肾动脉)变窄
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7]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动脉管腔内径变小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肾脏低灌注。最常见的两种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肾动脉近心端不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更常见于肾动脉中段和远心端。[2]
肾动脉狭窄是一种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缺血性肾病紧密相关的疾病。多数患者症状表现为严重的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腹部血管杂音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2]诊断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肾动脉血管造影等方法,其中肾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8]治疗目标是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以及减少心血管并发症。[2]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或家族史的病人,早期应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以预防该病的发生。[9]
1978年,Felix Mahler(菲利克斯·马勒)和Andreas Grüntzig(安德烈亚斯·格伦茨格)成功实施了首次肾动脉血管成形术。[1]1981年Greene等人首次将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肾动脉狭窄的检测。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彩色多普勒超声已经成为RAS的一线影像学筛查手段,为医生提供了无创、便捷的检查方式。[7]关于RAS的患病率,相关统计显示,在高血压人群中,RAS的患病率约占1%~3%;而在继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这一比例高达20%。老年人群中RAS较为常见,据一项国际研究,年龄大于65岁的高血压患者中,有6.8%合并患有RAS。Hansen(汉森)等对77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研究发现,男性RAS患病率为9.1%,女性为5.5%。基于中国“十二·五”全国高血压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8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6.6%,因此由这组数据推测中国RAS患病总数巨大。[4]

病因

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两种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