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嘴海雀

1811年Pallas命名的动物
角嘴海雀(学名:Cerorhinca monocerata),是海雀科、角嘴海雀属的中型海鸟,体长32-41厘米,嘴短而粗呈圆锥状、橙色。夏羽上嘴基部有一个三角形的突出物,形状如角。头两侧各有两条由白色丝状饰羽组成的纵带,分别位于眼上和眼下后方的头侧。上体灰黑色,胸褐灰色,腹白色,脚黄色。冬羽嘴基三角形突出物消失,头侧饰羽亦消失,其余似夏羽。角嘴海雀夏季主要栖息于海岛、海岸和附近洋面上,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主要以小鱼和甲壳类等动物为食。角嘴海雀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北沿海、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萨哈林岛、朝鲜西海岸和日本北海道中国见于辽宁南部旅顺。角嘴海雀是一夫一妻制动物,配偶关系可维持数年。目前,角嘴海雀种群数量庞大,属无危物种。

形态特征

角嘴海雀嘴较长而厚,侧扁,嘴峰稍弯曲。上嘴先端具缺刻。鼻孔呈细裂缝状,位于嘴基部,其上覆有皮膜。繁殖期嘴基有角质突起,下嘴也稍隆起。跗[zhí]较短,位于体后部,站立时呈直立状。跗蹠前缘被以盾状鳞。尾羽16枚,尾呈圆形,甚短。夏羽额、头顶、后颈、背、肩、翅和尾黑褐色,头侧有两条由长而窄的白色丝状饰羽组成的白色纵纹,一条由眼后开始到后颈侧,另一条由下嘴基部开始到后下颈侧。脸、颊、颏、喉、胸和两胁灰褐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冬羽和夏羽相似,但嘴基无三角形肉垂,头侧也无白色饰羽。嘴橙色,脚黄色。瞳孔为褐色、黄棕色、橙色或奶油色;足部为黄色或褐色,常带有绿色光泽。大小量度:体长320-410毫米;嘴峰32-38毫米,翅172-182毫米,尾45-62毫米,跗蹠28-32毫米。
角嘴海雀

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