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

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在闽粤赣边一支人民子弟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简称“边纵”),是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在闽粤赣边梅州潮汕闽西闽南赣州几个地区三四十个县市的一支人民子弟兵。闽粤赣边纵队扎根老苏区、老游击区,以老红军为领导骨干,部队由小到大,从开始的180多人,发展到20000多人,创建了东接闽浙赣、西连粤赣湘的大块根据地,形成解放华南的重要战略基地,为福建广东两省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是闽粤赣边纵队作战史上战果最为辉煌的一年,经过发动春季攻势,潮普惠南揭丰平原战役,争取梅州、闽西起义,攻克闽南六县城,抗击国民党溃军,最后配合南下大军解放边区全境,边纵队指战员发展到2.1万人,消灭敌人3.3万多人,缴获各种武器2.3万件,解放38个县市,其中8个县是配合南下大军和闽浙赣边区党领导的闽中游击队解放的。这些重大胜利,是在解放大军压境或直接进攻下取得的,是在华南分局领导下,边区党委和边纵队领导人正确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边纵队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以及边区广大人民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的结果。

简介

中共中央于1946年底发出指示,要求南方各省配合正面战场,根据不同情况,有条件地、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闽粤赣边工委立即进行动员,制订方案,派工委书记魏金水去香港,向香港分局请示汇报,确定了“先粤东后闽西南”的行动方针后,把边区工委从永定迁到广东大埔,以保存下来的老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同志为骨干,于1947年5月在大埔坪沙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当时仅有3个班、29人,以刘永生为支队长,杨建昌为政治委员。从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经过约十个月的转战,游击队摧毁了国民党60多个区乡基层政权,歼敌2000多人,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反对“三征”(征兵、征粮、征税),开仓济困,建立农会民兵组织,恢复和新建了一批游击支点,边区的武装力量也从初建时的180多人,发展到2600多人。
194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建立闽粤赣边区纵队,任命刘永生为司令员,魏金水为政委,铁坚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朱曼平为副政委,林美南为政治部主任。1949年1月1日,新华社播发了闽粤赣、粤赣湘、桂滇黔三个边纵队正式成立的宣言。闽粤赣边纵队正式成立后,将原来按地域建制的番号,改为统一的部队番号,将梅州潮汕韩江闽西、闽南支队,依次改为边纵队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支队。经扩军和整训,边纵队人数由8000多人增至1万人。军事、政治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成为华南地区一支人民解放军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