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国宝

清朝官员,两次戍台挂印总兵
甘国宝(1709年~1776年),字继赵,号和庵,屏南县小梨洋村人,清雍正四年(1726年)迁居福州文儒坊,后中进士,历任清副将、总兵、提督等职,期间,甘国宝两次戍守台湾,受民众拥戴。[1][2][3]
甘国宝早年参加郡邑文、武童试,屡列优等。[3]雍正十一年(1733年)甘国宝中二甲第八名武进士,授三等侍卫(正五品)。[3][2]之后甘国宝历任广东游击(从三品),水师参将,贵州威宁镇总兵,数次奉旨调职迁守重地。[3]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甘国宝调职为台湾镇挂印总兵,整治了台湾地区汉人土著人疆界的问题,汉番得以和睦相处;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晋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军政兼管,水陆并防,政绩颇佳,被授予荣禄大夫。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甘国宝因“厦门陋规案”降职为云南开化镇总兵,缅方盗寇因惧怕甘国宝而不敢妄动。乾隆三十年,甘国宝奉旨率水师于广东雷琼镇,完胜杀掠百姓的土著,被晋升台湾挂印总兵。甘国宝二度戍台,受台湾民众拥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甘国宝就任广东提督,赈济水灾灾民,被广东百姓称为“再生父母”;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调职为福建全省陆路提督,镇压了山区叛乱。[3]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甘国宝告老还乡,回衙不久,染疾逝于泉州福建陆路提督府,享寿68岁。[2][3]

人物生平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举家迁往古田县长岭村。甘国宝自幼聪颖好学,练就一身武艺,尤擅射箭。雍正四年(1726年),迁居福州文儒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