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区

台湾新北市下辖区
树林区为新北市的市辖区,属于台北都会区卫星城市之一。树林区是新北市高山族分布最多的地方(共约五千九百余人),总面积为33.1288平方公里,目前行政区域共划分为7区、42里、969邻,人口数约为18万余人,人口密度约为5142.20人/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树林区旧称为“风柜店”,始记载于清朝《淡水厅志》,其名由今树林地区树东里博爱街树德宫旁几家打铁店而得名。后来西元1751年(清乾隆16年),有台南府城汉人张方大(字士箱)、彰化县人吴洛(字梦花)和马绍文三人合伙来海山地区(板桥区、树林区、新庄区土城区三峡区莺歌区六行政区的旧称)开垦,由洪克笃管理,张沛世帮办。恳号名为“张吴文”,日后分股成“张必荣”及“吴际盛”。张必荣恳号,原名“张广惠”,在西元1758年(清乾隆23年)马绍文退股之后,分得彭福庄及山仔脚庄的开垦权;吴际盛恳号,在西元1758年(乾隆23年)马绍文退股之后,则分得潭底庄、三角埔庄及石头溪庄的开垦权。因此,张方大先生、吴洛先生和马绍文先生便是开垦海山地区的重要功臣。树林区区名由来说法有二:一为当时大[][kàn]溪(今大汉溪)泛滥成灾,张、吴、马三人遂沿着河岸高埠处广植林木,渐成树林;另一说法则是大嵙崁溪在清乾隆年间洪水泛滥,水患渐退,土地林木渐生广布,旅途中的商人在此休息见林木苍郁便以“树林”称呼此地。树林区最早于明朝郑成功来台后始渐开发,全区最早开发之地为潭底次分区。

沿革

清朝时期树林区共分为14庄,分别为潭底庄(今文林、保安、潭底、树人4里)、彭福庄(今彭[cuò]、彭福、彭兴、树北、树西、树东、树南、树福、树德、树兴10里)、三角埔庄(今三多、三福、三兴、三龙4里)、[qiāng][liáo]庄(今光兴、金寮、獇寮3里)、陂内坑庄(今坡内里)、山仔脚庄(今山佳、中山、东山3里)、溪[qián]厝庄(今西园、柑园2里)、岸脚庄(今圳生、圳民、圳安、圳福4里)、仑仔庄(今北园里)、三块厝庄(今北园、西园2里)、石头溪庄(今北园、东园、柑园3里)、石灰坑庄(今东山、乐山2里)、樟树窟庄(今西园里)及桃子脚庄(今南园里)。日据时期1920年本区属台北州海山郡莺歌庄管辖,1940年升格为莺歌街。莺歌街(莺歌庄)虽以莺歌为名,但街役场(庄役场)设于彭福大字庄下的树林小字。战后,1946年改制隶属于台北县海山区莺歌镇(当时镇公所设于树林),同年8月1日,莺歌镇与树林镇分治〈当时的莺歌镇镇北十四里分出,另成树林镇〉。1947年撤销海山区后本区遂改由台北县直辖。1999年7月20日树林镇人口满15万人,符合地方制度法改制县辖市标准,同年10月4日即正式改制为县辖市-树林市,西元2010年随着台北县改制为新北市而更名为树林区,目前分成42里969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