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31弹道导弹

中国首型固体燃料远程弹道导弹
东风-31弹道导弹(英文代号:DF-31,北约代号:CSS-10),是一种三段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也是中国首种远程固体弹道导弹,第二代战略导弹。改进型东风-31AG的弹道导弹,是在东风-31A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发的新产品,性能更加优秀。[4][1][5]
东风-31弹道导弹由中航集团公司、第二炮兵部队和其它科研单位联合研制,总设计师为航天一院刘宝镛院士。该导弹前身是东风23导弹计划,1978年立项,项目编号203号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苏联欧洲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 用来代替射程5000公里的东风-4型液体中程导弹。1984年因为新技术的注入而换项831工程。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铸造技术一直是研制固体洲际导弹的瓶颈难题,经过中国军工科技人员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铸造技术,于1988年设计定型,1989年生产出第一枚原型弹,命名为东风-31。[6]1999年,该导弹首次在国庆阅兵中公开展示。1999年8月2日中国国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其测试成功的消息。[7][4]2009年10月1日,东风-31导弹A型参加了中国国庆60周年阅兵。[4][8]
东风-31弹道导弹有13项关键技术,包括全弹总体技术、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等,在体积、打击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突破,部分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

发展历程

研发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