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贯公

郑贯公
郑贯公(1880年3月1日—1906年4月28日),原名郑道,字贯一,后改字贯公,别号自立,笔名仍旧,是广东中山人,清末杰出的宣传家、报人,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报刊活动家。[1][2][3]他在16岁因家贫辍学后,东渡日本太古洋行横滨支店佣工,业余时间自学维新派书报,受知于梁启超,准其免费入大同学校。在校学习期间,他接受了卢梭孟德斯鸠达尔文、斯宾塞等人的学说,同时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交往,遂倾向于革命。[4][5][6]离校后,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并与冯自由、冯斯栾创办《开智录》半月刊。由清议报社附印发行,曾以倡言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开智录》亦停刊。1901年春,经孙中山介绍,去香港担任《中国日报》记者。在《中国日报》上尽力阐发新思想,新学说,使该报面目为之一新。[7][8][9]1903年,脱离《中国日报》,参加《世界公益报》工作,以言论受资本家限制辞职,另创《广东报》发刊年余,以资本不足停刊。[10][11]1905年,创办《惟一趣报》,进行反美拒约宣传,给省港人民正在进行的抵制美货运动很大支持。1906年染疾逝世,年仅26岁。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清议报》(旬刊)、《开智录》(半月刊)、《中国日报》、《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等,对唤醒人们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12]

正文

郑贯公(1880—1906)
名道,字贯一、笔名自立、仍旧,广东中山人。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报刊活动家。16岁因家贫辍学,东渡日本太古洋行横滨支店佣工,业余时间自学维新派书报,受知于梁启超,准其免费入大同学校。在校学习期间,他接受了卢梭孟德斯鸠达尔文、斯宾塞等人的学说,同时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交往,遂倾向于革命。离校后,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并与冯自由、冯斯栾创办《开智录》半月刊。由清议报社附印发行,曾以倡言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开智录》亦停刊。1901年春,经孙中山介绍,去香港担任《中国日报》记者。在《中国日报》上尽力阐发新思想,新学说,使该报面目为之一新。1903年,脱离《中国日报》,参加《世界公益报》工作,以言论受资本家限制辞职,另创《广东报》发刊年余,以资本不足停刊。1905年,创办《惟一趣报》,进行反美拒约宣传,给省港人民正在进行的抵制美货运动很大支持。1906年染疾逝世,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