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

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眼病
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又称非正视(ametropia),指当眼球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即眼球的屈光与眼轴长不能完全适应[1]。屈光不正可以分为近视、远视、散光三大类[2]。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为近视眼,其患病率世界各地不一。在亚洲,近视眼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发病年轻化。中国近视眼在总人群中约为30%,小学生约为35%,中学生约为50%,大学生约为70%。[5]
屈光不正的原因主要有各屈光媒质弯曲度的异常、眼轴的异常、屈光指数的异常、屈光媒质位置的异常、屈光系统中某种屈光媒质缺如[1]。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并伴眼部及头疼不适感[3]。屈光不正的评估既需要评估眼的屈光状态,还要评估患者当前屈光矫正的模式、症状和视觉的需求。屈光检查通常与综合眼科检查一起进行,[8]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视力检查、眼运动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和验光[9]
屈光不正主要的矫治方法分为3种类型: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2]早在19世纪中期Donders就提出人眼的屈光状态,是由角膜曲度、晶状体位置和其焦距、眼前后轴长互相配合的情况而决定的[10]

分类

屈光不正可以分为近视、远视和散光三大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