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会编

宋代徐梦莘主编的史书
宋代史学名著,全书二百五十卷,采编年体例。“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标出事目,加以编排,故称为“北盟会编”。宋金和战是北宋南宋年间头等大事,宋人据亲身经历或所闻所见记录成书者,不下数百家,但“各说异同,事有疑信”。因此,作者徐梦莘将各家所记,以及这一时期的诏敕、制[gào]、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凡是“事涉北盟者”,兼收并蓄,按年月日标示事目,加以编排,征引的文献达二百多种,对记述的异同和疑信,也不加考辨。[1]

作者简介

徐梦莘(1126~1207),字商老,临江(江西清江)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生于靖康元年(1126 年),这一年金军攻陷宋都开封,次年虏徽宗钦宗北去,北宋灭亡。再过两年,金军一度南下江西徐梦莘的母亲背负他南逃,才幸免于难。国恨家仇,对徐梦莘是极大的刺激,也是促使他编[zuǎn]《会编》的原因。所以他在《会编》序中一开头便说:“呜呼,靖康之祸古未有也!”又说:“谱绅草茅,伤时感事,忠愤所激,据所闻见,笔而为记录者无虑数百家。然各说有同异,事有疑信,深惧日月寝久,是非混淆,臣子大节,邪正莫辨,一介忠耿,湮没不传”,于是编纂《会编》。《会编》始修于何时,不得而知;成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 年),当时徐梦莘已经六十九岁,可见他编修此书,曾经过长时间的搜集材料过程。《会编》修成以后,他又把后来搜集到的补充材料编为《北盟集补》五十卷,但没有留传下来。
三朝北盟会编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