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格兰姆

纽约市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获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1]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耶鲁大学做了震惊心理学界的权威服从实验,在哈佛大学进行了“小世界实验”并提出“六度分离”概念,之后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任教,获杰出教授荣誉。[1]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所获得的其他荣誉和奖励还包括:福特基金奖学金、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社会心理学奖和古根海姆奖[1]
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于1960年获得博士学位。[2]1960年至1963年,在耶鲁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期间,斯坦利·米尔格兰姆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准备扩展他在从众方面的研究。[2]斯坦利·米尔格兰姆以阿道夫·艾希曼(Adolph Eichmann)为原型,艾希曼因参与将欧洲犹太人驱逐至波兰为铲除他们而设立的死亡集中营而被定罪并处死,艾希曼的法律辩护称,他只是在“服从命令”。[3]斯坦利·米尔格兰姆精心设计了假实验,实验对象被要求对其他志愿者施加危险的电击(实际上,其他志愿者是同伙,电击是假的)。[2]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发现,超过70%的受试者对一个无辜的陌生人施加了他们认为可能致命的电击。[2]这项开创性的工作被统称为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它证明了人类倾向于服从权威人物发出的命令,更普遍地说,人们倾向于更多地受环境要求的控制,而不是受个人特质的控制。[2]斯坦利·米尔格兰姆的著作(1963)为后来两代社会科学家如何解释数十万德国人参与大屠杀期间对欧洲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奠定了思路。[3]
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是20世纪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之一。[2]带着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年轻的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博士于1963年回到哈佛大学,担任社会心理学助理教授。[2]在哈佛的这段时间里,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进行了一项新的、同样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被称为“小世界实验”(Small World Experiment)。[2]斯坦利·米尔格兰姆要求一组人找出与住在数千英里外的指定陌生人的私人联系链。[2]他的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6个或更少的链接成功地做到这一点,这就产生了我们熟悉“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2]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7年离开哈佛回到他的家乡纽约,接受了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社会心理学项目负责人的职位。[2]不幸的是,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51岁时死于心脏病发作。[2]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美国心理协会评选的20世纪100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名单中名列第46位。[2]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