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柴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高柴(前521年-前393年),华夏族,齐国人。东周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季[gāo]、季子臯,少孔子三十岁。[1]“臯”同“皋”,水边的高地,泛指地势高的地方,此义与高柴的高姓吻合。“羔”本义为小羊,多指幼小的生物;“季”由禾与子两部分组成,子禾即幼禾,本义指幼小,引申为对年少者的称呼,又引申为兄弟中排行最小的。高柴诸多的名字,都展现了他的智慧人生,看起来小,实际上大。高柴的主要作品也叫《子羔》。[2]
高柴是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他身材矮小,长得也不好看。在孔子门下求学时,孔子认为他“愚”。因此,当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想推荐高柴去当费宰(即费地的行政长官)一职时,孔子脱口而出说了一句:那样会害了他。也许在孔子眼中,高柴是忠厚有余而智慧不足,不能胜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工作,但事实却证明了圣人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高柴是大智若愚,看起来是“柴”,最终却成了“大材”。[3]

人物生平

高柴身高不满五尺,在孔子门下受业,孔子认为他憨直忠厚。子路在季氏那里任职,举派高柴去做费邑宰。孔子怕他不能胜任说:“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啊!”
高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