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蜥

爬行纲有鳞目的动物
蓝舌蜥(学名:Tiliqua scincoides),又名巨柔蜥属,是石龙子科下的包含最多物种的属。在澳大利亚,它们通常被称为“蓝舌蜥蜴”或“蓝舌”,或“blueys”。蓝舌蜥产于澳洲新几内亚各岛,喜欢在干燥草原及森林区栖息,全长约45-60公分,体温在摄氏22-28度之间。它们四肢短小,不善攀爬,但雄性的头部比雌性宽大许多,呈胎生。蓝舌蜥以杂食为主,喜欢吃蔬果、蟋蟀面包虫等活饵,且食量较大,每周需定期补充钙质。 相较于其他蜥蜴,蓝舌石龙子相对害羞,且由于腿短而行动缓慢。然而,由于其硕大的蓝色舌头可以向潜在的敌人发出警告,使得它们成为部分人类作为宠物饲养的对象。蓝舌蜥的舌头可以变形并产生厚厚的粘液,以捕捉食物。

基本简介

蓝舌蜥的外型不但少了一般蜥蜴类的狰狞,反而还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蓝色大舌头,自然也吸引了不少爱好者。蓝舌蜥在澳洲共有六个亚种分布,最常见的亚种就是俗称东部蓝舌蜥或是斜纹蓝舌蜥的Tiliqua s.scincoides,主要分布在澳洲,少部份分布在印尼新几内亚等地。族群和数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最普遍的蜥蜴,经常在住家后院出没。如果饲养得当,通常都能活上20年以上。类似的亚种是Tiliqua s.intermedia称为北部蓝舌蜥,外型与东部种十分相似,主要以眼后的黑斑来区分。
由于四肢短小,蓝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较大的地面空间,四尺的饲养箱可以养一对成体比较足够,底材以无菌土比较适合,可以供它们挖掘巢穴。温度日间保持摄氏28度左右,夜间保持23度左右最适合。加温灯是必须的,灯下温度保持在摄氏33度左右。它们是会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饮水。蓝舌蜥属于杂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面包虫等活饵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颇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补充钙质。与一般蜥蜴比较不同的是蓝舌蜥能够吃死的昆虫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饵。
雌雄的判别很容易,雄性的头部比雌性来得宽大许多。蓝舌蜥是胎生的蜥蜴,经过冬天的低温刺激后,在初春时会进行交配,在饲养箱中设置生产箱,箱内铺上略湿润的报纸或干水草,在交配后3-5个月,雌蜥会产下10-15只左右的幼蜥,幼蜥的饲养并不困难,只要喂食与成蜥相同的食物即可,只是食物的体积必须要小一点。三年左右可以成年,这时就会成为石龙子科中最大的一个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