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中

元朝翰林院待制封仪大夫吴大中
吴大中,字时夫,号爱山,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7年——1319年)元朝翰林院待制封仪大夫。天性孝敬,志经书。父亡,在父墓侧建庐,奉孝父母,为父守墓十七年,直至母终。其孝心远近闻名,乡里人皆颂,被当朝翰林待制封仪大夫兼国史编修官彭寅亮、国子监祭酒邓文原及翰林学士资德大夫曹郁知晓,于元朝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联名上奏皇上,被元朝仁宗皇帝赐封为“孝子”,死后御葬独尊山下孝子里,即今河铺镇古人墩村,众称“孝子坟”。其史迹详细载明史及一统通志,墓载郡邑志。

基本介绍

吴季益有三子,长子吴大中随父;次子大贵迁往麻城红安黄陂等地;三子大材迁往安庆。相传吴大中孝敬父母的事迹“感天地动鬼神”。大中为了使父亲安度晚年,消除父亲因不能恢复宋朝大业的惆怅,用尽了许多心血,全心全意地侍候着父亲。季益公逝后,大中便举家结庐在父亲墓前居住守孝十七年,他一边祭奠父亲,一边百般孝敬母亲。母亲若少进食,大中则减食自罚,责怪是自己照顾不周,孝行不到;夏天睡觉甘让蚊蝇叮咬,因怕蚊蝇飞到老人房中伤及和惊动老人;冬天昼夜生火为老人取暖。陈母九旬逝后,大中继续在母亲墓旁守孝。此事惊动了朝廷,元朝仁宗帝遂派翰林院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彭寅亮,前往古人墩核实。彭经查证无误,临别时至孝房面见吴大中。大中曰:大孝在身恕不能送行,我会在此跪送您三十里路的时辰,以示谢意。彭策马走到十五里之处的佛子岭返回察看,见吴大中还对门跪拜在地,纹丝未动。彭寅亮大惊曰:天下居然还有如此大德守信之人。便立即回京,据实奏报仁宗帝。

人物经历

吴大中,天性孝顺父母。父亲吴季益宋朝末期中宪大夫官职,因宋朝大业覆灭,晚年时常心情不悦,吴大中一直侍服左右,想方设法让父亲高兴。父亲患失眠病症时,他更是衣不解带,陪伴身边;问医求药,不厌其烦。父亲去世后,他带领全家人在父亲墓前搭茅棚居住,墓前守孝达17年之久。父亲的去世,母亲极度悲伤,此后常常吃饭不多,吴大中认为是自己对母亲照顾不周,每当母亲少食,他也减食自罚。平时,夏天里睡觉宁愿自己被蚊虫叮咬,怕蚊虫飞入母亲房里叮咬母亲,冬天里昼夜烧火为母亲取暖。一直把母亲侍服到九十多岁无病而终。母亲下葬后,吴大中在母亲墓侧搭茅棚居住,长年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