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

唐朝宰相、名将
娄师德(630~699),字宗仁,郑州原武人。年方弱冠,娄师德就已进士及第,被授予江都尉之职。时任扬州长史卢承业慧眼识才,曾对娄师德说:“你将来可以做宰相啊,我应当把子孙后代托付给你,岂能当一般下属对待呢?”唐高宗上元年间,吐蕃进犯边境,唐军战败。娄师德奉命到洮河一带收整败军,同时出使吐蕃。吐蕃首领论赞婆等人在赤岭备下酒席相待,娄师德趁机宣扬唐朝的国威和信义,晓之以利害,让吐蕃人感到心悦诚服。后来,吐蕃再次犯境,朝廷下令招募猛士迎敌。娄师德虽为一介书生,却毫不畏惧。他头上缠着红布,自告奋勇请赴疆场。高宗大喜,升其为朝散大夫,命他随军出征。从军之后,娄师德屡立战功。白水涧之战,他八战八捷,威名远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1]
武则天称帝后,对娄师德信任有加,委以边关要职。古代守边,军粮是头等大事。当时交通不便,只靠车马运输,粮食远不足大军所用,因此屯田就成为边疆要务。娄师德深谙此道,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身着粗衣亲自下田劳作,丰收了数百万石军粮。武则天非常高兴,下诏称赞道,“卿素积忠勤,兼怀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总司军任,往还灵、夏,检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积。不烦和籴之费,无复转输之艰,两军及北镇兵数年咸得支给。勤劳之诚,久而弥著,览以嘉尚,欣悦良深。”古代以农为本,治国莫重于农。从屯田工作不难看出,娄师德拥有出色的行政管理能力。不久,他便奉诏回朝,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当朝宰相。在此后的岁月里,娄师德又曾多次担任大将和宰相等职。七十岁时,突厥进犯边境,武则天仍旧拜其为帅,娄师德担任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这年九月,娄师德在会州去世。纵览娄师德出将入相的一生,《旧唐书》赞曰“功名有卒,是人之难也,又何愧于将相乎”,可谓一语中的。[1]
娄师德以宽容大度著称,但是并不是一个处事圆滑、不讲原则的“和事佬”。在大是大非面前,娄师德从不含糊,严守法律底线,堪称大公无私的守法楷模。一次视察梁州,恰逢当地一个与娄师德颇有渊源的娄姓官员,犯下贪赃重罪,被都督许钦明判处死刑。听闻娄师德来此,他赶忙请人前往求情,希望娄师德能够救自己一命。娄师德说:“触犯国法,就是我娄师德的儿子也不能逃避制裁,何况他呢?”第二天见到许钦明,娄师德主动说:“听说你这里有一人犯下重罪,自称是我同乡。其实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只是他的父亲小时候和我一起放过牛,请不要因为我而宽纵他。”许都督听罢,连忙叫人把这名罪犯押了过来。娄师德痛斥道:“你离开爹娘来做官,却不知道廉洁奉公,现在还有什么办法!”说罢,娄师德拿来一碟蒸饼交给罪犯,说:“吃了吧,做个饱死鬼去!”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当大公无私与气量恢宏的品格同时作用于娄师德身上时,居然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娄师德为唐朝的繁荣与稳定立下奇功。[1]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