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要览

释氏要览
《释氏要览》三卷,北宋释道诚集。道诚是宋咸平景德年间(998~1007)在汴京讲经论的赐紫沙门,和当时译场中执事僧清沼(笔受)、云胜(证义)相熟。自京师罢讲返乡(钱塘),先后居住龙华寺和月轮山寺,以十年时间披阅大藏,遇到出家人须知的事就抄录下来。天禧三年(1019)八月宋真宗大赦天下,普度僧尼道士女冠系帐童行,计度僧二十三万零一百二十七人,尼一万五千六百四十三人,道士七千零八十一人,女冠八十九人。他因此整理旧钞,分类并添了一些传记书疏材料,编成此书,供新度者阅读(见《要览》作者自序,又见宋志[qìng]佛祖统纪》卷四十四)。与南宋翻译名义集》、明《教乘法数》合称“佛学三书”。

创作背景

道诚是宋咸平景德年间(998~1007)在汴京讲经论的赐紫沙门,和当时译场中执事僧清沼(笔受)、云胜(证义)相熟。自京师罢讲返乡(钱塘),先后居住龙华寺和月轮山寺,以十年时间披阅大藏,遇到出家人须知的事就抄录下来。天禧三年(1019)八月宋真宗大赦天下,普度僧尼道士女冠系帐童行,计度僧二十三万零一百二十七人,尼一万五千六百四十三人,道士七千零八十一人,女冠八十九人。他因此整理旧钞,分类并添了一些传记书疏材料,编成此书,供新度者阅读(见《要览》作者自序,又见宋志磬《佛祖统纪》卷四十四)。

内容

作者选定这些篇目,是以《华严经》菩萨有十种知来作标准的。十知为:一、知诸安立,二、知诸语言,三、知诸谈议,四、知诸轨则,五、知诸称谓,六、知诸制令,七、知其假名,八、知其无尽,九、知其寂灭,十、知一切空。这些本来范围宽泛,也可涉及很深的义理;但本书的编撰,是预想到初入法门者特别是当时普度的一般僧尼,或有常识不够,特用此来供给补充,使他们免于徒具僧形的讥[qiào],所以只限于有关名物典章制度称谓以及其他生活细节等方面。《释氏要览》共3卷、27篇(上中下三卷各9篇)、680目、81,000多字,主要介绍佛教的各种名词术语。这部书引用颇多,共1337例、303种,保存了不少亡佚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