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

能把电能转化为磁能存储的元件
电感器(Inductor)是用导线绕成一匝或多匝以产生一定自感量的电子元件。常称电感线圈,或简称线圈。电感器在电子线路中应用广泛,为实现振荡、调谐、耦合、滤波、延迟、偏转的主要元件之一。为增加电感量、提高Q值并缩小体积,常在线圈中插入磁芯。最原始的电感器是1831年英国M.法拉第用以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铁芯线圈。1832年美国J.亨利发表关于自感应现象的论文,后遂把电感量的单位称为亨利,简称亨。19世纪中期,电感器在电报、电话等装置中得到实际应用。[1]
电感器具有与电容器相对的性质。当ω为角频率,L为电感,则电感器的电抗XL为XL=ωL。而且,相对于交流外加电压,流过的交流电相位落后于电压的相位,相位差略小于90°。电感器的Q值为Q=ωL/R,Q表明了电感器的好坏。如串联谐振电路中若发生共振时,电感的端子得到信号源电压Q倍的电压,所以Q若大,就可高效率地选择、检出信号,体现了好的电感器性能。电子电路中这些性质可应用在单独的电感器,或者电感器与电阻电容器组合的滤波、振荡、波形整形等各种电路中。[1]

发展历程

最原始的电感器是1831年英国M.法拉第用以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铁芯线圈。1832年美国的J.亨利发表关于自感应现象的论文。人们把电感量的单位称为亨利,简称亨。19世纪中期,电感器在电报、电话等装置中得到实际应用。1887年德国的H.R.赫兹,1890年美国N.特斯拉在实验中所用的电感器都是非常著名的,分别称为赫兹线圈和特斯拉线圈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