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娱乐的方式
游戏即游乐嬉戏,在英文中,“游戏”大致对应两个词:play和game。游戏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表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3]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游戏就开始出现并一直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远古时期的追逐打闹,意识形态生物创造的规则活动,都可以看作人类的游戏行为。[4]““游”“戏”二字作为一个词语首次出现在《韩非子·难三》中——“管仲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此处“游戏”的含义与现今的释义还相去甚远,仅仅被作为组合词使用。到汉朝以后,游戏已多见于文献之中。随着历史和人类文化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游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劳动之外的娱乐消遣活动。如拼七巧板、猜灯谜、捉迷藏等等。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电子娱乐产品进入大众的视野,也出现了各种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及手机游戏等等。[1]
相关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游戏的起源进行了解释。以席勒斯宾塞为代表人物的剩余观念说认为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满足之后仍存在的富余精力的产物。松弛说否定了上述观点,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来自娱乐的需要。生活预备说主张游戏起源于人的本能,是对生来不完善的本能的一种练习手段,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复演说认为儿童的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是对人类祖先的“回忆”,是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中国古代传统游戏则是起源于物质生产活动、军事活动、社会风俗和文化交流。[5]
迄今为止,社会各界人士对游戏的特征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但就总体而言具有以下自发性、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的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可以将游戏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身体(肢体)的游戏、智力的游戏、语言的游戏等。[6][2]
游戏在儿童练习各种技能、培养各项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不同类型的技能可以让儿童从错误中获取经验,并通过不断的重复提高身心素质。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游戏成瘾属于一种精神疾病,游戏玩家应警惕耗费在游戏上的时间,不要让游戏影响到其他日常活动。[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