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柄斧

武术器械之一
长柄斧,古代兵器和武术器械之一,主要用于砍劈。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用带刃的石块缚在木柄上作为砍伐器。在东方,宋朝用长柄斧对抗重甲骑兵,明代《武备要略》有记载。在西方,长柄斧是中世纪步兵常用的长柄武器,形制与东方的长柄斧有所不同。关于其名称,学者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指其特殊头部形状或用于砍头,另一种认为是指长柄斧本身。
14世纪至15世纪,为击穿板甲而设计出长柄斧,柄长1.2至2米,装著钢制斧身,部件可替换,打击面通常是斧头或锤子,反面有尖刺、锤子或钩子,顶端有尖刺。长柄斧常与斧枪混淆,但长柄斧的斧刃通常比斧枪的小,适合击穿厚重盔甲,而斧枪的斧刃宽,适合对付较轻薄的盔甲。此外,斧枪的枪身与斧身常是一体锻造,而长柄斧的枪身与斧身可拆换。

正文

《逸雅》载:“斧,甫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矣。”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后改用铜制和铁制。从殷墟出土的兵器来看,斧[yuè]在商代已是重要的兵器之一,作为神兵器或刑具,用于砍杀。《汉书·王诉传》载:“肃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斧在秦汉时已成为有代表性的武器。据《三国志》载:“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经天。”从出土的“斧车画像砖”也可以看出:一马拖乘兵车,不巾不盖,车上树立了一大钺斧,加上饰彩,非常威武,车上左右各坐一人,并有二柄戟,斜出车厢之后。可见,斧在当时是颇受重视的兵器。斧的形状:斧口一般呈弧形,似新月(也有呈正方形的),阔薄而锋利,向后渐狭而加厚,最后端呈方形,称为“斧脑”。[1]
斧分为长柄斧和短柄斧两种。长柄斧在古时多为马将用的重兵器,有“祥手宣花斧”、“开山斧”、“偃月斧”、“金蘸斧”等。《武经总要》中记载的阔刃大斧,装有长柄,有各种不同的名目,有开山、静燕、日华、无敌、长柯等,其形状大抵相似。短柄斧有单、双斧之分,为古时步兵所用。因形状扁宽似板,也称为“板斧”。短柄斧是由长柄斧演变而成的,斧身一面为扇形刃,阔13厘米,锋利;另一面为长方形,称斧背,上有竖孔、安装斧柄,柄长0.5米左右。使用时两手各持一斧,称“双斧”。舞动起来粗犷,豪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