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伏生

原新华社业余外语学校外语教员
汪伏生(1902—1960),字心涛,出生于安徽桐城范岗镇高黄村汪桥。汪伏生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后任天津益世报》编辑、主编,1926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专攻资源经济学。汪伏生的夫人张淑涵,系出名门桐城张相府之后裔,直到九十四岁才享尽天年。

人物简介

汪伏生(1902—1960),字心涛,出生于安徽桐城范岗镇高黄村汪桥。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后任天津《益世报》编辑、主编,1926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专攻资源经济学。1937年5月任南京《创导》半月刊主编,其间发表抗日檄文《中日战争前途之推测》、《今日谁是国士》、《对庐山谈话几点芹曝之献》、《兴亡歧路功罪关头》、《由平时政府到战时政府——为对外战争改造中国现政治机构几点献议》、《战时大学校与大学生之动员》、《为抗敌伤亡将士请命》、《战争的新阶段与其教训》。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发表谈话《最后关头》,因改编蒋介石的“和平未到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为“生死已到最后关头”而获罪,后经其父汪炘的世交好友张伯苓等人说情,才算了结。经其三哥汪世铭推荐到胡宗南的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史称王曲分校)任少将总教官,此时蒋纬国德国留学归来,胡宗南推荐汪伏生为蒋纬国教授《论语》、《春秋》,在教与学中,深得蒋介石的赞许。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行政院救济总署署长蒋廷黻推荐,1946就任行政院救济总署设在上海市的分配厅厅长,此时与荣毅仁、周恩来、伍云甫相识,当时受三哥汪世铭反蒋的影响,为秉公分配救济物资给解放区做出了不懈努力。而行总舞弊案则与他没有丝毫瓜葛,留得一个清廉的美名。解放后,汪伏生听从汪世铭的意见留在上海,生活一度无着,曾经翻译卡夫曼。克鲁斯著作的《脑力劳动者手册》交与时代书局出版,以维持家庭生活。荣毅仁先生知道后,安排他在棉花检验所任顾问,后经汪世铭推荐到新华社业余外语学校任外语教员。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0年12月12日病逝于北京清河劳改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