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皮影戏

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华县皮影戏,又称影戏、影子戏碗碗腔皮影。起源于汉朝,兴于唐朝,距今1500多年。[1]华县皮影戏流行于华县、华阴一带,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2][3][4]
华县皮影戏其皮影以牛皮为原料,经过20多道工序制成,着色采用传统绘画手法。演出时只需5人,以敲击小铜碗为节拍。碗碗腔是其主要唱腔,如今已成为陕西四路皮影戏的主旋律。[2][3][4]
华县皮影戏的剧本多以清代的碗碗腔剧作家李十三创作的“十大本”剧目为主。如:《火焰驹》《白玉钿》《春秋配》等。[2]华县皮影戏被中国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县皮影文化产业群被原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

介绍

因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是在灯光的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着一层亮布来演戏。“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享有“中华一绝”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