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形目

鹳形目鸟类的统称
1
19
鹳形目,学名:Ciconiiformes,是鹳形目鸟类的统称。鹳形目分类一直争议不断,早期包含鹭科(Ardeidae)、鹳科(Ciconiidae)、鲸头鹳科(Balaenicipitidae)、锤头鹳科(Scopidae)和鹮科(Threskiornithidae)5科[18]。2023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认为鹳形目下仅鹳科(Ciconiidae)1科[19]。全球范围内共有1科6属19种,广泛分布。中国境内有4属7种,分布区域覆盖了青藏高原之外的各个地域[8]。本词条依据1科观点进行撰写。
鹳形目为体长60cm到150cm之间的大型涉禽类群[7],其喙呈粗长状,基部较厚,颈部和脚部修长。雌雄颜色相似,体羽主要以黑、白、红和黄棕色为主,尾部相对较短[8]。善于飞行,并营巢于树木、岩壁或建筑物的高处。食物来源广泛,涵盖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类,甚至包括了昆虫和腐肉[8]温带地区的部分种类具备迁徙习性[8]。雏为性晚成,在孵出时多少被以绒羽,但仍由亲鸟喂育,因而被称为半晚成性[20]
截止2023年,鹳形目下许多物种被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3个易危(EN)、4个近危(NT)[4]。主要通过栖息地和水源保护及管理、立法等措施进行保护[21][22][23][24][25][14][26]。2021年,鹳形目下5个物种被列入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2023年,鹳形目下2个物种被列入了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6]

分类研究

鹳形目鸟类的传统分类一直存在分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最初,鹳形目被认为包括多个鸟类科,如鹳科、鹭科和鸳鸯科等,其分类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27]。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鹳形目内部关系,对其分类进行了修订[28]。一些观点将鹳形分为鹳科(Ciconiidae)、鹭科(Ardeidae)、鹮科(Threskiornithidae)、鲸头鹳科(Balaenicipitidae)和锤头鹳科(Scopidae)[18]。21世纪的现代分类更加精细,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证据的综合研究,鹳形目通常被限定为鹳科(Ciconiidae)[19];而鹭科(Ardeidae)、[huán]科(Threskiornithidae)、鲸头鹳科(Balaenicipitidae)和锤头鹳科(Scopidae)则被归到鹈形目[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