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神

民间信奉的司蚕桑之神
蚕神,是民间信奉的司蚕桑之神,[1]有蚕女、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蚕花娘娘、蚕丝仙姑、蚕三姑、蚕皇老太、青衣神等多种称呼。[2]小满节气是蚕神诞辰,祈蚕节多在小满期间举行。[3]
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了众多的蚕神,其姓名、来历有不同的说法。在中原,公认嫘祖为“先蚕娘娘”,也是公认的“丝绸之母”,在古蜀国蚕丛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被誉为栽桑养蚕的始祖。[2]蚕神祭祀,最早可溯至殷商。甲骨文卜辞上有“蚕示三牢”的字样,意思是以“三牢”(牛、羊、猪)的礼节祭祀蚕神。[3]在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占有重要地位。[4]

简介

自古以来,古代统治者一直对祭祀蚕神活动很重视。历朝历代皇宫内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每当养蚕之前,须杀一头牛祭祀蚕神嫘祖,祭祀仪式十分隆重。中国民间的蚕神崇拜是蚕乡风俗中最重要的活动。除祭祀嫘祖外,各地所祭拜的蚕神“蚕母”、“蚕花娘娘”、“蚕三姑”、“蚕花五圣”、“青衣神”等蚕神者。浙江温州曾发现宋代的“蚕母”像。民间供奉蚕神的场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建有专门的蚕神庙、蚕王殿,有的在佛寺的偏殿或所供养的菩萨旁塑个蚕神像,有的蚕农家在墙上嵌砌神[kān]供奉“蚕神纸马”。
有关蚕桑生产、祭祀蚕神的风俗习惯,有的来源于对蚕、桑的原始信仰和崇拜,有的出于除蚕桑病祟的迷信行为,有的反映了对蚕桑丰收的祈祷和丰收后的庆贺,有的关系着蚕桑生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这些风俗很多都带有迷信色彩,其精华部分成为健康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