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号化学元素
[](nihonium),又称为鿭,[13][4]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金属元素,[4]又称“超重元素”,[15]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ⅢA族,元素符号为Nh,原子序数为113,分子量是286,[3][4]电子分布式为[Rn]5f146d107s27p1[6]预测其呈固态,熔点为700K​(430°C,810°F) ​,沸点为1430K​(1130°C,​2070°F) ,原子半径170pm ,没有稳定的同位素[3]稳定氧化态可能为+1价。[8][9]
2004年2月,俄国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JINR)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LLNL)联合小组通过243Am(48Ca,xn) (x =3; 4)核反应合成了113号元素,[16][17]同年9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通过用70Zn照射209Bi也合成了113号元素。[18]虽然美俄团队报告的更早,但日本理化研究所的数据更准确,[14]因此国际化学机构将113号元素命名权授予了日本。[4]2016年11月30日,IUPAC公布113号元素名为“Nihonium”(Nh),源于日本国的国名Nihon。[19]2017年中文名称定为“鿭”。[2]目前nihonium除了基础科学研究之外,没有任何已知的其他应用。[3]

历史

1869年2月7日,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把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绘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还对不曾发掘的元素做了预测,但这些预测被当时的科学家认为是天方夜谭。[20]直到1875年,法国化学家博伊斯鲍德兰(Boisbaudran)发现了门捷列夫预测的类似铝的元素一镓,随后类似的元素锗和[kàng]相继被发现,印证了其理论和预测,自此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发现。[20]
但自然界存在的元素直到[yóu](Z=92),比铀更重的元素均是人工合成的,[21]这类元素统称为“超重元素”,[15]原子序数越大就越不稳定,半衰期就越短,所以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可能已走到尽头,而“稳定岛”假说预言在第114号元素附近存在着超重原子核稳定区域,该区域可能存在半衰期较长,相对稳定的原子,鼓舞科学家们继续制造新元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