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辰

古天文概念
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法,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与二十八宿星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十二辰和北斗七星运行方向相同,和行星的视觉运行方向相逆。吴宇虹认为古人是按照北斗七星的运行方向排序十二辰。

基本介绍

“辰”本意指日、月的交会点。“十二辰”则为夏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月朔时,太阳所在的位置。《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汇是谓辰。”命名上沿用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辰,是中国古人将天赤道附近的一周天的十二等分自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十二支,其顺序正好和十二次相反。
十二辰、十二次
十二辰(自东向西)
星纪
[xiāo]
降屡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十二次(自西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