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领

清朝时期的官职名称
参领(满语:ᠵᠠᠯᠠᠨ ‍ᡳ ᠵᠠᠩᡤᡳᠨ,穆麟德转写:jalan i janggin),清代八旗甲喇额真(皇太极时改名甲喇章京)职官的汉译名,正三品,掌管所属的战备、兵籍、争讼、户口、田宅等。[1][2][3]

详情简介

【参领】
1、参领是清代八旗制度下的一种官职,每旗(固山)辖五参领(“甲喇”,亦译作“札兰”)。正三品。副参领为正四品。又为组织名。京旗每旗下分5参领。每参领下辖佐领若干。此参领为编制单位名称。其后,在八旗骁骑营的都统、副都统下以及前锋、护军、火器等营的统领或翼长下,各设参领若干人,员额各营不同,均有定额。甲喇之长,初称甲喇额真,后改称甲喇章京,汉译亦作参领。此参领为官名。参领上有副都统(梅勒额真)、都统(固山额真)。一般情况下,一个参领统辖五个佐领(牛录额真)。
2、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订立的陆军官衔,中等第一级称正参领,第二级称副参领,第三级称协参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