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虫

因形似象鼻而得名的昆虫
象鼻虫(Elaeidobius kamerunicus)是鞘翅目昆虫中最大的一科,也是昆虫王国中种类最多的一种,全世界已知的种类已超过6万种,在中国种类可达6000多种。象鼻虫”祖籍西非大陆,体躯很小,头上长着一根触须,因形似象鼻故而得名。大多数种类都有翅,体长大致在0.1公分到10公分左右。其中“鼻子”占了身体的一半。虽然它们的口吻很长,但不是鼻子,而是用以嚼食食物的口器。除了口吻长外,拐角着生于吻基部也是此虫的特色之一。虽然象鼻虫是一种有趣的昆虫,但它们并不是唯一拥有长吻的昆虫。鞘翅目昆虫中的其他一些物种,如象鼻虫的近亲蚜茧蜂,也拥有类似的长吻。此外,鞘翅目昆虫中还有一些被称为“蚜茧蜂”的物种,它们的吻也很长。

形态特征

象鼻虫体形很小,属鞘翅目curculionidae属。雄虫体形长×宽为3.25mm×1.40mm,雌虫为2.71mm×
1.19mm。雄虫鼻子平均长度为0.88mm,雌虫为1.11mm。雌虫的个体比雄虫小,平均长度在2.7~3.2mm之间。雄虫的眼睛裸露、鼻子较短、体形大些。在野外很容易辨认雄虫和雌虫,可根据象鼻虫身体的大小、鼻子的长短对其性别进行鉴定,且雄虫鞘翅边缘有绒毛。
因其喙像大象的长鼻子而得名。这种只吃棉花的昆虫,最早是在中美洲发现的,19世纪90年代初,它传到了美国布朗斯维尔德克萨斯。象鼻虫以一年70英里(113公里)的速度向外移动。从1922年开始,落基山脉东部棉区都发现了象鼻虫,有很大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