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

缅甸独立运动领袖
昂山[a](缅文:ဗိုလ်ချုပ်အောင်ဆန်း,英文:Aung San,1915年2月13日—1947年7月19日),原名腾林(HteinLin),自称德钦昂山(Bogyoke Aung San),缅甸马圭县那卯镇人,昂山素季的父亲,缅甸独立运动领袖,被尊称为“缅甸国父”。[3][2][4]
昂山出身富裕的律师家庭,早年在寺庙学校读书,后考入仁安羌国民学校。1932年,昂山考入仰光大学,当时正值缅甸独立运动兴起,他开始参与学生政治活动。1938年,昂山加入“我缅人协会”并积极寻求缅甸独立和统一理念。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昂山提出“殖民主义危机就是独立的良机”,并组建了“全缅自由联盟”(ABFB)。1940年底,昂山遭到英国政府通缉,随即离开缅甸前往国外寻求援助,后来在日本政府支持下,昂山组织“30志士”接受日本军事训练,在1941年成立了缅甸独立军(BIA)。在日本支持缅甸独立的许诺下,昂山率领缅甸独立军配合日军与缅甸境内的英军作战,仅6个月时间就帮助日军攻占整个缅甸。之后,昂山担任缅甸巴莫政府国防部长,并在1943年3月获升少将军衔,两次前往日本接受勋章[3][2][4][5][6][7]
昂山和缅甸人民很快发现“联日反英”的失误,日本政府在战后并未兑现缅甸独立的承诺,反而对缅甸进行更为残酷的殖民统治。1945年3月,昂山率领缅甸国民军起义抗日,并与英军达成联盟,缅甸军队和盟军一道很快消灭国内日军。6月15日,缅甸军队和盟军一起参加在仰光举行的胜利阅兵仪式,缅甸反法西斯战争结束。[3][2][4][5][6][7]战后,昂山通过与英国政府谈判,成功建立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占主体的内阁议会,并在1946年10月当选为该内阁的首脑。次年,昂山赴英国与首相签订《昂山—艾德礼协定》,实现权力和平移交。昂山回国后,为建立缅甸联邦,他连续主持召开多个会议商讨制定国家重建计划。但由于缅甸国内各大党派政见不一,昂山的治国理念受到严峻挑战。1947年7月19日,昂山在仰光召开执行理事会时,突遭刺杀身亡,终年32岁。[2][4][8]
英国陆军元帅斯利姆评价昂山很有军人气概,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和一个现实主义者。[5]美国缅甸现代史学者弗兰克·崔格评价认为,纵观从德钦党人获得政治权力开始到1948年1月迎来独立的曙光,这12年的记录,可以说是以昂山为中心。[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