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玉

甘肃武山县鸳鸯镇产的玉石
鸳鸯玉,学名蛇纹岩”,矿体呈透镜状,由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辉石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形成,矿石有块状、条纹状、花斑状三个自然类型。[1]鸳鸯玉主要由氧化镁二氧化硅氧化钙等组成,呈墨绿、翠绿、橄榄绿、荧光淡绿等多种颜色,其斑斓的色彩,隐含天然纹理,恰似龙蛇舞动,其质地细腻坚韧,抗压、抗风化,可琢磨性极好,由此而成为玉雕工艺品、高级家具配套镶嵌和高级板材的理想材料。[2]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城西渭河以北的盘龙山蕴藏大量黑绿色蛇纹岩矿,因其最早发现于鸳鸯镇邱家峡北山,故名鸳鸯玉。[3]
武山鸳鸯玉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发利用,早在1712年武山县志就有“峡谷蕴玉”的记载。据地质部门勘探,武山鸳鸯玉的藏量约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开采价值极高。[4]鸳鸯玉的生产据说最早可追溯到秦汉之际,有观点认为现在陕西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便都是和鸳鸯玉相类似的蛇纹岩雕琢而成。 [2]很早以前就在民间流传着鸳鸯玉雕琢工艺,经过精工细酌制成的夜光杯造型独特细腻,透过光亮似有淡淡荧光,夜光之美名即由此而来。用夜光杯斟烫酒,不爆不裂,寒冬时,不冻不炸。[4]武山夜光杯雕现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2]

形成

鸳鸯玉的成因是页岩在区域性地壳运动时,埋藏于地下深处,遭受强大的压力和热力,发生质变,变得更为坚硬,与钢刀、玻璃硬度相似。同时发育了沿层面的长裂隙,间以垂直于层面的短而疏的缝隙,各缝壁间现由变质而来的尖晶石矿物,发出耀眼的光泽,再加上墨绿、碧绿、翠绿、黄阳绿等底色陪衬,纹样奇妙,似蛇纹、若瀑布,又如漫天云霞,分外绚丽。且纹理致密、质地坚硬、细腻均一,有一定的透明度、块度和抗压强度。艺人们根据其材质加工成各种纤巧精致、晶莹玉润的玉器工艺品和复面细工板材。

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