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中音萨克斯

1846年出现于巴黎的管乐器
中音萨克斯(Tenor Saxophone)通常为降B调,外形比中音萨克斯稍大,弯管前端多了一个弯曲,音色温和稳重。在管乐队中次中音萨克斯数量少于中音,一般作为辅助角色和小低音号和长号用同样的乐谱。而在爵士乐中次中音起核心作用。[1]1920年代Coleman Hawkins沙哑厚重的声音重新定义了人们对次中音音色的概念。后来的约翰·柯川,Stan Getz,Sonny Rollins,Michael Brecker一步一步地奠定了次中音声音的个性。

发展

1846年阿道夫本人在法国巴黎开办了一个乐器厂,专门生产萨克斯。他曾先后生产过十四种型号的萨克斯,包括高音、小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等形状各异的乐器。它既有铜管乐的嘹亮,又有木管乐的柔和,所以当时就有很多音乐界人士喜欢这种乐器。一些音乐团体,也尝试着启用这种乐器。1853年法国的军队开始引进萨克斯,随后欧洲的很多国家逐渐启用了萨克斯。这也使萨克斯很快以军乐的形式响誉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
二十世纪初,欧洲一些萨克斯演奏家移民美洲,萨克斯开始在美国等美洲国家流行。到本世纪二十年代萨克斯开始用于爵士乐队,在爵士乐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以至到后来成了爵士乐的代名词。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中国使用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