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号子

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1]
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等。种类繁多的劳动工种,也产生不同种类的号子,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和渔船号子,各种类的代表作有《川江船夫号子》《人工号子》《圆场号》《打硪歌》《板车号子》等。在体力劳动时,劳动号子具有统一步调和节奏、调整呼吸、积蓄力量、调节精力、鼓舞情绪等功能。[1]

产生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能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