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窗玻璃

西方建筑装饰品
花窗玻璃,又称彩绘玻璃,是一种常见的西方建筑装饰品,常用于教堂的墙面。在伊斯兰教清真寺中,花窗玻璃艺术同样普遍。当日光照射玻璃时,能够形成灿烂夺目的效果。在电灯时代,夜晚从教会内散发出的多彩灯光更是引人注目。早期的花窗玻璃多以圣经故事为主题,通过光线与图案的结合来打动信徒。此外,当地传说和神话也常常融入其中。近年来,花窗玻璃不仅在教堂中出现,还在许多普通建筑中得到应用。在中国,这一材料被称为“彩色玻璃拼花窗”。

历史沿革

起源与发展

彩绘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埃及,最早的玻璃制品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西方已经掌握了大规模生产玻璃的技术。玻璃是由硅、石灰等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到了10世纪,西方的玻璃厂开始在富含硅土的地区建立,这些工厂会在玻璃处于半溶解状态下添加金属氧化物,从而改变玻璃的颜色。例如,氧化铜会产生绿色,氧化钴会使玻璃变成蓝色,黄金则会产生红色。硒能使玻璃呈现浅玫瑰色,与浅绿色互补,最终形成无色玻璃。在16世纪,随着民间玻璃材料的普及,吹制玻璃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是将溶解的玻璃吹入瓶状模具中,然后旋转模具,使其均匀分布在模具中,固化后再切割成适当的厚度,供花窗及其他用途使用。板制玻璃是现代常用的生产工艺,即将玻璃溶液倒入平板模型中,由于高温玻璃溶液与冷却的金属模型之间的强烈反应,玻璃会产生丰富的纹理。尽管这种玻璃有时被称为“大教堂玻璃”,但实际上它是现代的产品,并且是以商业方式进行批量生产的。红闪玻璃是指一种深红色的玻璃,它是通过将无色玻璃在半溶解状态下注入含有红色玻璃溶液的模具中形成的。这种玻璃非常昂贵,它可以产生不均匀、丰富变化的红色玻璃、宝石色玻璃等样式。并且,红色的外层可以通过雕刻处理,露出内部的透明玻璃,创造出生动的变化。中世纪末期,这种技术曾被用于制作花窗上圣徒外袍的颜色,但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及20世纪后,才被民间工艺广泛采用。当代花窗玻璃的组件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

摧毁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