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草属

金虎尾目大花草科下一属
大花草属(学名Rafflesia R. Br. ex Gray),[1]别名有大王花、腐尸花、霸王花等,[2]金虎尾目(Malpighiales)、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下一属,[1]该属有41种植物,原产于婆罗洲爪哇岛、马来亚、菲律宾苏门答腊岛、泰国等地,[3]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4]大花草是一种寄生性植物,常生长在崖爬藤属植物四柱头身上。[5]
大花草的直径约1m,重达7.5kg,产于苏门答腊。花被合生,裂片4~10或无,稀分离;雄蕊多数至5个,无花丝,1~3列环生于蕊柱上或合生成筒状,花药2室,纵裂或顶孔开裂;子房下位或近下位,1室或胎座内伸至近中部,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腔隙;胚珠极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果为浆果,种子小;花心像个面盆,可以盛7~8kg水。大花草的花期很短,仅2~3天,花盛开时,会散发出腐肉的臭味来吸引虫类为其传粉。大花草也是世界上花朵最大的植物,被称为“世界花王”。[6]
19世纪,由英国总督托马斯·莱佛士和博物学家约瑟夫·阿诺德首次发现了大花草这种植物。[5][7]此后,罗伯特·布朗用莱佛士的姓氏命名了大花草属学名,用阿诺德的姓氏命名了大花草的种加词[7]

发现

1818年,自然学家约瑟夫·阿诺德和英国新加坡殖民地的创建者托马斯·斯坦福德率领的科学探险队在印尼苏门答腊发现了这种植物,带有斑点的血红色花朵有7公斤重,直径一般1米以上,散发着一种腐烂尸体般的恶臭;这种花朵竟然会散发一定的热量并借以伪装成带有余温的动物尸体,吸引苍蝇和几种食腐蜂类来传播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