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

清代的官员
陈璧,字玉苍、佩苍、雨苍,[1][2]晚号苏斋,[3][4][5](今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十九日生,17岁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年)赴考,以“经文策问冠场”,得中举人。光绪三年进士及第,光绪十四年任内阁中书,光绪十五年简放湖北主考官、光绪十六年补宗人府主事、光绪十八年升礼部铸印司员外郎。于民国十七年(1928)逝世。[6][7]

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一年后,先后任湖广道监察御史,代理陕西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吏部掌印给事中等职。他以言官职便奏请保护华侨、惩处任意敲诈勒索华侨的官吏。他也主张把台湾暂租给西方列强,以避免落入日本之手。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奉命管理街道事务。六月回闽奔丧,见福建船政局造船业不景气,曾三次奏请整顿船政,提出“开自然之利”的改革方案,力主开采侯官县穆源铁矿,利用船政局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冶炼,产品供船政局使用,并由船政局铸造洋钱流通市场,以增加财政收入。他还建议利用 现有船政局闲置船只,发展客、货运输;利用船厂机器设备优势,兼营民用产品,并奏请朝廷委派大臣整顿厂风。他的主张先后被采纳施行,对促进福建船政局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光绪二十三年,他主讲凤池书院,增设时务、论策等讲习新内容,使“闽中学风为之一变”。同时,他还创建苍霞精舍,授以英文、算学新课程,是福建创办近代学堂的先声。次年,受命在籍创办地方团练,并赴建宁黎山试开煤矿。
陈璧像
光绪二十五年,陈璧回京销假,调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次年,奉旨在京办理团练,力主对义和团运动加以镇压,曾率团勇打死义和团10余名。七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出逃西安,陈璧留守北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他主持总理公所,所出告示均列“大清年号”。他还联合在京的33名官员,电请李鸿章回京主持“和局”,因此,得到清政府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