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
王小波,(?—公元994年)又名小[]、小博。四川青城(今崇州街子)人,茶贩出身,北宋初期农民起义首领。[1][2]
公元993年,王小波率百余农民在青城起义,以”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痛心于贫富不均,如今我来均贫富)为号,十天内,参加起义者达几万人。攻下青城之后,王率军攻下彭山。在继续北上后遇到宋将张玘阻击。击败张[]后,王小波因病情过重而逝。后推举妻弟李顺为首领。[2]
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前后持续了两年多,达到几十万人,几乎占领了整个四川。虽然这次农民起义失败了,但沉重地打击了川蜀地区封建地主阶级豪强势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3][2][4]

历史背景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凡是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一般都发生在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王小波、李顺起义,却在九六五年北宋灭亡后蜀不到三十年就揭竿而起,北宋初年,川峡地区。宋太宗宋朝第二位皇帝)淳化四年,宋朝全国划分为十六路,川峡地区称西川路和峡西路,是宋朝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川蜀地区在五代时期,先后建立过前蜀、后蜀两个政权。由于长期没遭战争破坏,因此到了后蜀时期,国库积贮得满满的。宋太祖(赵匡[yìn])灭了后蜀后,纵容将士在成都抢掠,把后蜀贮积的财富运到东京,激起了百姓的愤恨。到了宋太宗的时候,又在那里设立衡门,垄断买卖,蜀地出产的茶叶、丝帛,都被官府垄断了。一些地主、大商人趁机投机倒把,贱买贵卖。蜀地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青城县(今四川灌县西南)有个农民叫王小波,他和他妻子的弟弟李顺都是靠贩卖茶叶谋生的。官府禁止私卖茶叶后,王小波断了生路,决心起义。[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