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裾

华夏汉朝衣冠体系之一
直裾,即[chān],语出《说文解字》,是华夏衣冠体系中的一种,其短者谓之[shù]褕,衣襟裾为方直,区别于曲裾。(有同袍习惯性的把直裾与直裾深衣划等号实际上是错误的。)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下摆部份剪裁为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为深衣的主要模式。

服饰简介

直裾指汉服剪裁中前后大身部分的方形平直的布幅。襜褕是典型的直裾袍。汉代字书《急就篇》:“襜褕,直裾禅衣。”而禅衣与同制深衣,衣裳不殊、裾幅通直。[1]
战国直裾袍
和服的帷子也是直裾禅衣。直裾袍可分为交领直裾袍、圆领直裾袍、直衿直裾袍。直衿直裾袍即典型的宋代[bèi]子。布幅斜裁则称为曲裾。直裾、曲裾相间则称为杂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