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炜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程光炜,1956年12月生,江西婺源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近年来,专事于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研究,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主持“重返八十年代”讨论专栏,并承担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重返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代表著作有《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文学史的兴起:程光炜自选集》、《当代文学的历史化》、《艾青传》等。主编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等。

人物简介

程光炜,1956年12月生,江西婺源人。1978至1982年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在湖北师范学院任教。1992年师从武汉大学陆耀东教授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文学艺术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编。2005年起,带领博士生团队开展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研究,主编“八十年代研究丛书”。
程光炜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曾下乡插队,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1983至1998年期间,主要从事当代诗歌批评和诗歌史研究。曾为八十年代先锋诗歌的主要批评家,发表过大量跟踪式的诗歌批评文章。1992年后,转向诗歌史研究,对李瑛与五十年代社会意识形态关系的研究,对食指诗歌与经典化的研究,是其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成果。与此相关的著作有《中国当代诗歌史》、《程光炜诗歌时评》等。1999年,编选的《九十年代文学书系·岁月的遗照》(九十年代诗选)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后,在诗歌界引发关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大讨论,对这一现象,多本中国当代文学史均有记述。1998年至今,放弃诗歌批评和研究,完全转向中国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重要小说家和文学史研究。做过两三年的四五十年代文学“转折”研究、“十七年文学”研究,出版著作有《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76)》、《文学想象与文学国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1949-1976)》、《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与孟繁华合著)。近年来注意力主要放在“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的研究上,在《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和《海南师大学报》等杂志上开辟了“重返八十年代”(与李杨主持)、“知识、权力与八十年代”、“人大课堂与八十年代文学”等专栏。目的是通过对八十年代文学、文化的“再讨论”,清理若干文学史遗留的问题,探讨八十年代知识立场形成过程中的文化气候、域外影响和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它的“重读”策略不是简单的历史还原,而是要认清同代作家和学人“今天”的知识立场,并与由此而延伸的九十年代后的中国文学展开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