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效应

末尾项目记忆效果优于中间的现象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是指个体记忆一系列事物时,对结尾信息的记忆效果优于前面的信息,即最近获得的信息比此前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2][3]
近因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957年,卢琴斯(A·SLuchins)进行了一个“吉姆印象形成”的实验,将对吉姆的两种不同的性格描述以不同顺序呈现给被试者,发现被试者对吉姆的印象主要受最后得到的描述的影响,由此提出近因效应。[1]
近因效应可分为正近因效应(postive recency,热手谬误)与负近因效应(negative recency,赌徒谬误)。[4]可通过利用正近因效应、规避负近因效应,减少认知偏差,树立个人与企业的正面形象,帮助记忆以提升教学效果。[3][5][6]

内容与特征

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