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
宰予(公元前522~前458年),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我,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宰予天资聪颖,足智多谋,口齿俐,能说善辩,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他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1][2]
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常与孔子讨论问题,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他提出改“三年之丧”为“一年之丧”,缩短丧期,遭到孔子的指责,批评他“不仁”。孔子认为宰予言行不一,说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听别人的言语时还要观察人的行为。有一次,宰予白天睡觉,被孔子骂作“朽木”和“粪土之墙”。尽管孔子对他批评的次数多于其他弟子,他还是对孔子无限钦佩。他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他后来到齐国临淄大夫,因参与陈恒(即田常)弑君事件而被杀。[1][2][3]

人物生平

宰我,鲁国人,字子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记载其年龄。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拜在孔子门下。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孔门弟子宰予画像